学院简介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成立于2003年,是潍坊职业学院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学院秉持“科学的精神、绿色的情怀”,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化工为宗旨,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之路,以“惟实励新 精进卓越”的学院文化打造一流的专业群,凭借区域优势和雄厚师资,已成为山东省化工技术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0人,博士17人、硕士27人,双师素质教师42人,开设分析检验技术“3+2”贯通培养本科专业1个,应用化工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化妆品技术、化妆品技术(与韩国建阳大学合作)高职专业4个。学院建成高水平的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拥有实训室(车间)42个,设备价值3500余万元,拥有国家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潍坊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工匠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典型成果
国家骨干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分析检验技术专业
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
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
国家创新协同中心---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双师培养基地---化工“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第二批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
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全国化工行业技能人才评价先进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优秀学习中心”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学实验技术”赛项“突出贡献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5项;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
人项目4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化学实验技术赛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化工设备维修赛项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3项,铜奖2项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创新团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邹芳副教授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高庆平教授、于淑兰教授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马天芳教授
第六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体设计、三元五阶、能力递进:化工类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
研究与实践)
全国职业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特等奖(《“双碳”背景下环保型增塑剂清洁生产》课程
团队)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
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应用化工技术教学团队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山东省教学名师---赵佃英教授
山东省名师工作室---于淑兰名师工作室
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张成功
山东省离子膜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山东省高等学校高分子功能膜材料新技术研发中心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元交融、能力进阶:化工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山东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
山东省2023年度“课程思政研课总会”一等奖第一名
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15项
第十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山东省第九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金奖2项
首批潍坊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专业特色及职业发展
1.分析检验技术“3+2”本科专业
专业特色:分析检验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化工生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牵头开发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山东省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起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立项山东省 “3+2"贯通培养本科试点专业,对接临沂大学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继续深造。
职业发展: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化学测量学与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仪器设备的原理研发、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就业领域包括:环境、食品、能源等各领域的分析检测机构从事检验检测工作;仪器设备生产企业从事设备改进制造研发工作;自动化仪器运营企业从事设备运营保障以及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继续深造进行计量学科学相关研究。目前,本专业人才企业需求缺口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对接院校临沂大学:临沂大学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化学化工学院是临沂大学设置最早的学院之一,化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应用化学专业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专业依托临沂化学化工行业优势办学,专业凸显分析测试技术、新能源化学特色培养方向,学生考研率高,就业竞争力强。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国家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首批“3+2”贯通培养本科试点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试点专业。作为牵头专业建设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和国家级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学习中心开设了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和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现了高本贯通培养。开设《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运行》《反应器选型与操作》《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化工生产操作技术》等课程。
职业发展:主要面向石油、化工、食品、药品、冶金、环保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操作、质量控制、销售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有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富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学生在全国化工50强、全国化工100强等大型企业就业的数量逐年增加。

3.分析检验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国家骨干专业,全国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牵头开发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建有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起示范引领作用。分析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主要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分析制样技术》《常用分析仪器维护》《环境监测与分析》《食品分析》《典型工业原料与产品分析》《石油产品分析》等课程。
职业发展: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广,主要面向化工、石油、食品、轻工、制药、农药、环保、商检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质量安全检验与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岗位。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主要就业单位有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学生专业素养水平高,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多名学生被认定为“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4.化妆品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山东省首批开设的化妆品技术专业,全国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以服务山东省及周边化妆品产业发展为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发展道路,与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山东省福瑞达等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福瑞达美业商学院”产业学院,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与丰富实践经验,就业前景广阔。开设《化妆品原料》《化妆品智能制造技术》《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皮肤护理技术》《化妆品安全与有效评价》《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化妆品管理与法规》《香精香料应用技术》等课程。
职业发展: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轻工、化工、日化、化妆品、制药等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妆品生产、研制、检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营销、皮肤护理、美容顾问、品牌策划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润莎奈尔化妆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用化工行业协会、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等优质企业。毕业后还可到韩国信韩大学、韩国建阳大学等境外高校继续深造。

5.海洋化工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首批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金平果”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位居全国第一名。本专业是适应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防腐、海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设立的热门专业,依托山东省海洋化工产业区域优势和雄厚师资力量,已成为山东省海洋化工技术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开设《化工单元操作》《海洋化工生产技术》《海洋化工产品分析检测》《海洋腐蚀与防护》《化工仪表及自动控制》《化工生产操作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藻化学与工艺》等课程。
职业发展: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海洋生物化工、海水淡化、海洋防腐、盐化工、海洋装备等企事业单位生产操作、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岗位。主要就业单位有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优质企业。

6.化妆品技术专业(与韩国建阳大学合作)
专业特色:山东省首批开设的特色专业,全国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潍坊职业学院与韩国建阳大学合作开设专业,项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韩国建阳大学课程、教材和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由中韩资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让学生浸润在国际化学习氛围中,更构建起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完成专科阶段学习后,通过韩语水平测试后,即可赴韩国建阳大学深造,无缝衔接本科、硕士乃至博士阶段的学习。开设《化妆品化学基础》《美容技术》《皮肤美容学》《美容学概论》《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化妆品质量检验技术》《香精香料应用技术》《化妆品管理与法规》《化妆品电子商务》《化妆品专业英语》《全球设计内容》《全球医疗头皮护理学》《临床淋巴学》《医学皮肤护理学》《全球美容潮流分析》《皮肤机能学(整容学概论)》《功能性化妆品》《化妆品营销》《国际美容整形后期护理学》等课程。
职业发展: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路径多元化,可深度参与国内外化妆品生产研发、市场营销、皮肤护理、化妆美容及医疗美容等全产业链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另与山东省日用化工行业协会、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合作推荐省内就业,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职业发展平台。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进入韩国高校进行本、硕、博学习深造。

7.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专业面向智能制造时代的化工生产过程, 深度融合化工生产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级环渤海绿色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化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产教融合、虚实结合、课证融通”的独特优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化工事故应急场景、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智能工厂DCS系统操作等特色实训,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业场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5G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数据可视化和调度智能化,培养从事化工生产智能控制、技术管理、信息数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课程体系以“化工+智能”双主线构建,主要开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智能应用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化工过程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能传感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等课程。
职业发展:随着化工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该专业就业领域覆盖石油化工、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赛道,主要面向化工智能生产控制、大数据系统运维、智慧能源管理等岗位群。就业单位包括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富海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在国家“双碳”战略与智能制造政策驱动下,未来十年该领域人才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5%,就业前景广阔。

师资力量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职称教授4人,副教授20人,博士17人、硕士27人,双师素质教师42人。聘请泰山学者傅荣强为专业群领军人物,引进国邦药业李琦斌为技能大师,聘任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刘兆明等产业教授和兼职教授22人助力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院拥有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山东省名师工作室,“吴立国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16项,市级以上奖励成果5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全国石油化工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3名教师荣获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3名教师获学校“技能名师”荣誉称号,2名教师赴德国进修培训,8名教师赴台湾地区进修培训,3名教师赴韩国进修培训,95%以上的教师获得国内培训学习机会。目前已经形成老、中、青三级教学梯队,师资配备较为合理,是一支蓬勃发展积极进取的教学团队。
名师引领

赵佃英,女,教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008-2009山东大学访问学者,承担《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潍坊市技术能手、潍坊市教学能手、学院师德标兵、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获优质授课教师等荣誉称号。负责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了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联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参与山东省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三等奖。主持和参与省、市教科研课题14项;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SCI收录2篇;出版教材著作6本。8项科研成果在省科研成果、市科技进步等奖项评选中获二、三等奖;8项教研成果在省、市、院等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

于淑兰,女,教授,全国石油化工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山东省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潍坊市“巾帼建功”岗位明星;潍坊职业学院教学名师;潍坊职业学院师德标兵、优质授课教师、优秀教师、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主持《化工生产安全防护及管理》、《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运行》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建设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化工安全技术》和国家开放大学《典型化工工艺》;主持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连续四次获“全国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连续两届获“山东省化工生产过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铜奖指导老师;第八届潍坊市青年创业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主、参研省、市、院级课题12项,主编《化工安全与环保》《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国家规划教材;发表教科研核心期刊论文16篇(SCI 6篇)。

杨艳玲,女,副教授,学院教学名师, 200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同年7月进入潍坊职业学院任教至今,现为化工创研室主任。工作期间,获得化工HAZOP分析考评员、化工总控工高级技师、化学检验工国家级裁判员、内审员等资格,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工会先进个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2011年5月被山东省选派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在北京科技大学访学1年。先后承担了《反应器选型与操作》《化工单元操作》《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物理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指导了多届毕业班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多次参与了化工HAZOP分析证书、化学检验员、化工总控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主持或参与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队员选拔、指导工作,并在大赛中执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获山东省互联网+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主持山东省精品课程1门,主持中国石化教研课题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课题1项,参与省教改课题3项,主持市级科研课题2项、省职业教育学会课题1项、院级教科研课题6项;参与横向课题研究3项。主持教学成果获全国石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科研成果获院级一等奖1项,参与科研成果获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三等奖1项,参与授权发明专利1项。先后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主持特色教材1本,参与出版教材3本。
精彩课堂
学院坚持“学岗融通 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行校企“双元”育人。建立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常态化机制,学习过程分为岗前准备、岗位模拟、岗位对接和岗位实操四个阶段,使学习与工作、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紧密结合。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各专业整合行业企业及相关院校优势资源,主持、参与建设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持省级以上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院级各类课程20余门。课堂教学上不断推进基于信息化应用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生产车间、实验实训室安装远程实训直播系统,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为中心的“泛在、移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校园文化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文体活动作为思想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未来工匠
学院坚持以参加高水平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课赛融通,不断提高专业竞争力和教学质量。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4项、团体二等奖12项、团体三等奖16项。个人一等奖6项、个人二等奖16项、个人三等奖18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13项,团体二等奖11项。近几年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取得良好成绩,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国家级银奖4项,国家级铜奖4项,省级金奖6项,银奖6项,铜奖15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11项,省级三等奖14项。
就业及升学
学院服务区域高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牵头成立了国家示范职业教育集团—潍坊市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华熙生物、莎蔓莉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入职后,多家合作企业年薪达14万元以上。目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合作企业,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服务企业发展的优秀学子。学院支持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实现学历提升。学院获批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可实现教育部认可的学历提升;支持学生参加普通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2022年录取29人,2023年录取79人,2024年录取78人,录取率均在60%以上。
优秀毕业生代表

刘玉婷,中共党员,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2年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个人一等奖,同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一等奖第一名,因表现优异,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三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七所)同时录用,现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七所),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承人。

李兵兵,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就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就读广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深圳市纵维立方有限公司。获深圳市宝安区团区委授予“宝安智造青年”、“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

冯志强,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化学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山东省首位在校取得分析检验技师资格的学生,因在全国化学分析检验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录用。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篇,获得最佳进步奖。

李志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天一化学奖学金,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生产技术大赛团体二等奖。现担任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705车间主任,负责酯化反应精馏热耦合技术改造、氟苯尼考车间工艺改进等多个项目,聚焦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带领团队多次获“国邦医药集团科技进步奖、先进集体”等表彰,获得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任鑫烨,中共党员,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四届“互联网+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三等奖,第五届“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铜奖,第六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五大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20年考入青岛科技大学,2022年考入青岛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招生计划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536)3080083 3083621 8527126 8218945
欢迎莘莘学子踊跃报考,来这里成就你的梦想!